先看数据:
17个楼盘有12个主要面向外地。今年上半年北海依然是一个外销型楼市。
上表里面“所在区域”那一栏:
(1)没有城东、没有冠头岭、没有城南东片。
(2)经开区、银滩东区都只有1个楼盘且都在1月上榜;城西只有1个楼盘在6月上榜——这3个区域其实也可以形容“被剃了光头”。
图示化一下:
很明显,今年上半年北海楼盘的销售热度非常集中——
(1)海城区集中在都市中心(市区);
(2)银海区集中在都市中心(城南西);
(3)海景房江景房集中在热闹海滩(银滩西区、银滩中区、冯家江近海地带、北岸)。
浓缩起来就是两个字:热闹。
2025上半年北海楼市热闹的区域,不是在热闹的都市,就是在热闹的海滩。
那些不断强调“概念”或者“前景”的片区——例如“城市向东”的城东、“廉州湾新城”的经开区、突出空气环境的“银滩东区”、以及“天然健身平台”的冠头岭——今年上半年通通靠边站。
人气为王。
继续看这个表格。
更好奇的是:为什么这些楼盘能够上榜?
第一、有运气。
这个理由没法解释,但真没办法绕过它。
市区有个楼盘“山湖海上城”,位于建材市场里面,直到如今居住环境并不是很好,周边配套也谈不上很完善。但当时除它之外,市区已经几乎没有上规模的楼盘。这种“没得选”的运气,一直伴随它的销售。
市区有个楼盘“海铁臻品”,去年5月开盘但乏人问津,今年以来异军突起,销量一个月比一个月更高。它肯定还有其它卖点,但不可否认的是:现在想在市区购买有规模的小区新房子,除了这个楼盘基本上没有其它可选。
天赐御园也有这个“没得选”的运气。万达东边的恒翔雲著本来是一个强劲对手,但房子就是不开卖。新世纪大道有个楼盘,两年前被台风淹了地下室之后就退出了竞争行列。
于是,本地人现在想在银海区买新房,不看天赐御园还能看谁?如果还有得选,以天赐一带密集到吓人的高层住宅楼群,能有这般的吸引力?
银滩中区的“龍胤银滩天际”,房子已经卖了4年,以前平平淡淡,因为只有1栋楼且容积率高达6.0。但新冠疫情结束之后北海旅游年年火爆,如果要投资民宿购房,现在有哪个楼盘的位置比它更好?
运气,玄之又玄。但真撞上了,美得很。
第二、有卖点且敢降价。
西南大道的“桐洋新城”,何老二的典型楼盘。今年上半年6个月它上榜了5个月,估计有很多人不以为然——但是,市区大盘、新房、均价3000出头,还有谁比它更狠?
山湖海上城今年1-3月默默无闻,4月起开始清盘降价甩卖,于是月月上榜。
必须注意:降价促销是有前提条件的——卖点需要鲜明、“价格+卖点”能够忽略(或掩盖)楼盘弱点。
如果做不到,怎么降价都得慢慢来。
第三、中介(尤其是二手房中介)愿意主动吆喝
北海所有的楼盘都没有自己的销售队伍,想快速卖房就得中介带看。
想刺激中介带看,佣金要高而且结佣要快。
但房地产已经低迷了好几年,能高佣金、快结算的寥寥无几。这是很多楼盘卖不动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今年以来,北海楼市有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:二手房中介主动吆喝。那些二手房容易成交的小区,不断吸引中介进场拍摄宣传——中介在介绍二手房之前通常会把小区美景和项目优点炫耀一番。因为都是实景拍摄,无意中吸引了新房客户。
冯家江畔的皇家海湾公馆在此方面受益非常明显。大墩海的旅游高热度也刺激了中介进场拍摄海棠湾。
为什么今年上半年只有17个楼盘挤上“月度网签前十”榜单?
有两个现象比较突出:
第一、牛皮吹得太响,直接招来反噬。
第二、对负面事件无动于衷或处理失误,楼盘口碑形象因此崩塌。
如今的买房人看房跟相亲越来越相似:一点不合,从此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