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北海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:2025年4月,北海新建商品住房共网签425套,环比下跌12.7%、同比下跌43.2%;二手住房共成交1010套,环比下跌7.2%、同比下跌3.0%。
4月的北海楼市,遇上了两个新情况:
第一、春节后天气欠佳导致越冬“候鸟”人群提前离开了北海,尤其今年3月出现了3次倒春寒。
楼盘网签排行榜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:3月份网签前5名都是以外销为主的楼盘,4月份网签前5名都是以本地购房为主的楼盘。
当然,4月网签第一的“和佳广场”好像是多年前已经卖出、现在似乎是补签办证。但即使剔除它,4月还是以本地购房为主的楼盘领先。
说得直白一点:今年4月的北海楼市,已经提前回归到以本地刚需为主。而往年,是6月之后才以本地购房为主。
第二、今年4月2日,美国悍然发动了关税战。在短短的10天内,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飙升至125%。
我国毫不客气立即还以颜色,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也提升到125%,同时强硬表示“奉陪到底”。
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基础和中华民族的韧性,肯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。但这场风暴来得太突然也太凶猛,而且还是全球前两位之间的经济较量,双方不受伤是不可能的。
所以关税战一开,国内楼市很明显地进入观望和犹豫状态——北海也不例外。
这一观望、这一犹豫,新房市场持续低迷是大概率的事情。
因为接下来至少有半年的时间“候鸟”不在北海。单纯面对本地刚需,北海楼盘表示很吃力。
去年11月到今年4月(剔除中间的春节月),北海二手房的成交量非常稳定,每个月都是在1000-1100套之间略微波动。
这个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稳定发生在“候鸟”季节。而现在越冬“候鸟”们已经离开了北海。因此,二手房成交量稳中有降也是大概率的事情。
有没有办法扭转这样的被动局面?
理论上说,有。
最近几年为了拉动房地产,政策出台了不少。例如降首付降低利率、取消限售限购、给予购房补贴等等。但这些措施只是从购房资格、支付方式、支付总额等方面来减轻买房人的压力。
必须承认,这些措施是很有必要的。但有一点一直都被忽视:买房人对小区周边配套的需求。
比如,我想买套房子给孩子念书。但楼盘旁边的学校连操场都没有。
我想买套清静的房子越冬养老,但小区附近一片荒凉。
一个产品如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,通过降价来降低用户期望值是一个办法,改善完善产品也是一种办法。如果这俩都没什么效果,产品被淘汰就是最后的命运,救它没用。
5月8日,北海市召开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。
市委书记强调,要扎实抓好重点景区更新、重大项目落地、“野生”景点规范、旅游文体融合、康养旅游拓展、境外旅游培育、旅游商品创销、旅游市场优化、旅游服务提升、旅行社“专特强”、“寻味海鲜”升级、品宣引流创新等12项行动落实。
从字面上看,如果其中的“康养旅游拓展”和“旅游服务提升”能够扎实到位,北海越冬的“候鸟”市场和日常的滨海旅游市场应该有联合拓展的空间,也有刺激楼市外销的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