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浙沪能拉动北海房地产吗?很难,非常难
2025-04-10  冰戈   北海买房那些事 ( 原创 )

1984年,北海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14个城市之一。

但除了市区中心由解放路转移到北部湾广场之外,城市并没有多大的变化。

直到1992年,中央要建设“大西南出海大通道”。北海抓住这个机会,快速启动了“城市连片开发”。最火爆的时候,北海市区边缘的一个小村庄(屋仔村)据说挤下了1200多家房地产公司。

太疯狂了。

所以1994年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,北海立即一地鸡毛,房地产成了“泡沫博物馆”。

熬到1999年,环保部开始对全国47个环保重要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评测,北海荣登榜首,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最佳城市。

2000年,北海继续保持第一。

2002年,新华社记者以“中国最大氧吧”来形容北海。

报道称,“有关部门测定,北海市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很高,每毫升的含量达2500-5000个,是全国其他环保重点城市平均浓度的一倍以上”。

报道还说,“北海市流传有许多关于空气质量的佳话,最多的一个说法是北海的空气能治病……高浓度的负氧离子,能起到镇静、催眠、镇痛、止痒的作用,因而一些患支气管炎、鼻炎、哮喘和高血压的病人,到了北海感觉到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”。

由此,北海名声鹊起,外地人不断慕名而来。

2003年,中央给予特殊政策帮助北海消灭烂尾楼。

然后北海花了三年的时间,到2006年基本上盘活了当年遗留下来烂尾楼盘。

紧接着,北海开始对烂尾道路进行复工,例如西南大道等等。

同时,北海开始面向全国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。

其中,江浙沪地区是北海重点招商目标。

跨省推介,在当时是新鲜事儿。

效果自然不错。尤其2009-2010年那一轮楼市火爆期间,来自江浙沪的开发商和买房人(还有炒房客)不算少。

只是热得快,冷得也快。

2010年4月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,北海楼市跟着渐渐冷清。温州炒房团走了之后,来北海的江浙沪人越来越少了。

这些年北海并没有放弃江浙沪市场,而且也很努力地发掘和促成北海直飞江浙沪的航线航班。但飞达城市始终不多,直飞航班也不稳定。最后能留下的航班,起飞或者落地的时间多数让人叹惜。

例如2024年冬春航季,上海虹桥-北海06:50-10:10、杭州-北海07:15-10:15、北海-上海浦东有1航班21:35-00:35。

现在是2025年夏秋航季,北海-上海浦东有1航班22:10-01:05、北海-南京22:20-01:00、北海-杭州20:00-22:35。

鸡肋。

这并不是北海最近才飞往江浙沪,飞行历史都有十多年了。

为什么飞达城市越来城少?

为什么飞行时间如此鸡肋?

只能说,北海一直到现在:适合江浙沪的投资机会不多、冬季避寒和滨海旅游并不是很能打动江浙沪。

为什么不能打动?

因为反差并不是很强烈、吸引力并不足够。

比如大海。

江浙沪也有海,虽然海边风景远远不如北海银滩和涠洲岛,但沿海省市对其它地方的海滩肯定没有那么大的向往。

反之,西北地区远离大海、西南地区大山环绕,这些地方对大海的向往、对大海的执着是刻在骨子里面的。

又如冬天的气温。

以浙江的纬度,冬季与北海温差并不是很大。除非是很明显的冷冬,否则浙江人懒得南下越冬避寒。

以江苏的纬度,冬季与北海温差足够明显。但江苏人更喜欢粘着华东,想劝说冬天出远门长住三五个月,难。

只有上海对北海兴趣更大一些。北海机场每天都有几个航班直飞上海就明证。

不过,上海是国际大都市,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很关注。北海的自然环境虽然出色但整体和上海并没有足够的共鸣点。

那么,北海有没有可能通过努力完善来再次吸引江浙沪?

当然可以。

但现阶段并不划算。

因为发展客户是要讲究性价比的。

例如东北客户,不稳定,今年海南明年北海后年云南的,顺其自然即可。

现阶段北海更应重视的,应该是西北和西南地区(大海的向往)、华北地区(避寒与康养)。

至于华中和华东地区,也许要连续数年遇上冷冬,北海才有强烈吸引力。但地球现在是极端天气频发,冬季冷冷热热难以捉摸。如果只是一味强调“避寒”,就相当于反复陈述和赞赏一个并不稳定的优势,前景难以看好。

北海买房那些事 . 北海购房实用手册
版权所有 | 联系我们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