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写在前面】北海的候鸟小区同时也是民宿小区,这种情形越来越普遍。因为旅游是游玩,过冬是生活,本质的不同导致小区居住矛盾与冲突难以避免。在滨海旅游方面,北海的优势难以替代;在越冬方面,北海并不是候鸟的唯一选择。于是候鸟小区添加民宿标签的结果,就是越来越多的候鸟是“租房入住”而不是“购房入住”,北海的候鸟小区业主有渐渐变成房东的趋势。
1
北海旅游以前只有半年旺季,从五一到十一。国庆过后,轮到越冬“候鸟”亮相。
以前游客来一趟北海并不容易:火车只有寥寥无几的绿皮车、机场航线可怜兮兮。而且很多人觉得来北海不下海扑腾几下,实在太委屈自己。因此天气一转凉,旅游立即淡季。
结果很有趣:游客与“候鸟”泾渭分明,互不打扰。
于是北海的海景楼盘(候鸟小区)就可以内部很精致、形象很高端。外地长者过来一瞅,空气很舒适、海滩很恬静、小区很温馨、物业很周到、物价很便宜——很不错,可以买套房。
2
再后来,北海动车比公交还密集、机场不再冷冷清清,小轿车也普及到家庭了。
于是,北海说来就来。
既然可以这般轻松自如,来北海就不一定要下海游泳。倘若不尽兴,下次再来呗。
北海旅游从此难分旺季和淡季。元旦、春节、广西三月三、五一、暑期、国庆等等,一年四季北海游客都不少。
游客与“候鸟”,终于可以碰在一起了。
相遇的结果,北海的候鸟小区同时也变成了民宿小区。
3
民宿小区的出现,直接让候鸟小区没了高端形象。
因为任何一个高端小区都不会允许外人随意进进出出。而且,不能指望游客也像业主那样珍惜和维护小区内部环境和设施。
一个高端小区如果跌落到普通小区,很快就类似于老城区的房子:出租不算很困难,出售确实很艰难。
4
以前的北海只是一日游:逛逛银滩看看老街,吃顿海鲜就可以打道回府了。
那时候的侨港是本地人专场、北岸是市民海滩、冠头岭真没啥可玩的。
现在截然不同:
银滩、侨港、老街、涠洲岛已经无需多说。冠头岭有大墩海、流下村、紫霞湾、海枯石烂以及日不落海滩;北岸有海景广场、海上栈道、金滩、高德老街还有廉州湾;银滩东区的赶海更是名气远扬。
永远不能低估大山对大海的向往。现在已经是自驾游时代和高铁时代,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,旅游北海已经成为一种强烈且难以替代的刚性需求。
可以不能下海游泳,但来北海不住到海边总是一种遗憾。
于是,候鸟小区成为民宿小区是一种必然趋势。
5
在南方找个空气清新且温暖的地方过冬,又是另外一种刚性需求。
北海在此方面不是唯一选择,但肯定是一个相当理想的选择。
来北海过冬,“候鸟小区”应该是入住首选。听涛入睡、枕海而眠,想着就足以浪漫。
游客看中了候鸟小区,过冬者也首选了候鸟小区。
但游客是游玩,过冬是生活。两者共用一个小区,矛盾与冲突避免不了。
最后很有可能是“过冬者也是租住,而不是购房入住”。因为当住户大部分都不是业主的时候,矛盾就被转移了。
但一个小区如果业主住户越来越少、租户越来越多,那就意味正常价格出售越来越困难。这个小区的业主变成房东是一个难以逆转的趋势。